台北市市長可能參選人之政見專區

頁面

一、台北市長候選人政見專區

擬參選人

政見

內容

姚文智 1、廢除松山機場、變身大中央公園區 1、廢除松山機場後所釋出的市中心土地,可連結周邊的花博公園、新生公園、大佳河濱公園、迎風河濱公園、美堤河濱公園、觀山河濱公園、彩虹河濱公園,將形成一個面積接近400公頃的“大台北中央公園區”(Grand central park area),這將比名聞遐邇的紐約中央公園(340公頃)還要大。
2、廢除松山機場、停飛機的地方,改成停船 ! 2、廢除松山機場,停飛機的地方改成停船;配合基隆河、淡水河加速整治,恢復老台北的水路,空港就會變河港。
3、公辦都更、老城區再生。 3、擴充專業人力與都更基金,至少三十倍的規模,立即展開老舊城區的「公辦都更」!
4、拆除新生高架橋,恢復   瑠公圳;加速「社子島開發」,還原祖先留給我們的「水與綠的城市」。 4、拆除新生高架橋,恢復瑠公圳;加速「社子島開發」,還原祖先留給我們的「水與綠的城市」
5、用「文化輕軌線」留住生活中的小確幸。 5、主張蓋一條「文化輕軌線」,可從社子連接大稻埕到達龍山寺站,如此一來,將可從最美的社子島、「葫蘆堵」到達保安宮所在的「大龍峒」,再通往見證大台北發展的「大橋頭」,接著到達老台北商業的發源地-迪化街「大稻埕」,然後通往舊城區現在很熱鬧的「西門町」,最後抵達-「艋舺」龍山寺站。相較於全球化消費取向的台北東區,台北在地獨有的特色都在這條文化輕軌線上,無論是市民的交通利用還是外地遊客的遊覽觀光,都能一線到底、暢行無阻。這條「文化輕軌」將是西區(河右岸)再造的關鍵,才有可能為台北的「老城區再生」注入活水。
6、忠孝西路大變身,北門深呼吸。 6、立即拆除忠孝西路專用道這座最豪華的分隔島,也將一併拆除忠孝橋高架路段(拆除到中華路以西),打破北門古蹟的空間枷鎖,讓北門抬頭挺胸,用力深呼吸。
7、追求台北市成為一個非核的城市。 7、藉由修改建築法推動能源證書,發展智慧綠建築;推動電業法修改,台北市自己成立再生能源公司:加強再生能源收購,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台北市可做為非核城市的表率。
8、大故宮計畫應該改成大雙溪計畫。 8、在北環線沒有辦法完成之前,大故宮不應該擴建,應該把相關經費作為士林夜市到故宮到雙溪,整條觀光旅遊線的改造。
9、遷移自由廣場蔣介石銅像至慈湖,更改為「故宮正殿」。 9、自由廣場裡的二二八元凶蔣介石銅像應該移去慈湖,紀念堂更改為“故宮正殿”,輪流展出熱門國寶文物(如翠玉白菜、肉形石等觀光客最愛),原先的故宮院區可轉型成深度文化研究型的博物館
10、指定義光教會為歷史建築 10、從江宜樺竟詢問義光教會為何要借林義雄,到年輕朋友最近才知林義雄228血淚事件來看,台北仍缺乏深刻歷史文化傳承,在義光教會早已成為台灣民主指標的時候,我們有責任讓歷史的記憶延續下去,我們希望在徵得義光教會同意後,指定其為歷史建物。

 

擬參選人

政見

內容

許添財 1、打造台北市成為<國際創業之都> 1、為實現打造台北成為「創業城市」,使台北再度成為台灣經濟再發展的領頭羊,跳脫長期陷於世界加工代工厰的結構性困境,脫胎換骨轉型為「價值導向」的發展模式,成為「創造價值」的城市經濟。,透過擬議五大計劃,使台北成為國際有名的創業天堂。1、設立「微型貸款銀行」在這個資訊發達,分工精密,多元社會且已全球化的新世紀裡,必然充滿著無窮的新機會,當然相對上也不乏躍躍欲試的人。台北市政府可以幫這些充滿創意與冒險打拚精神的人提供第一筆免保人、免保證的小型創業貸款基金。2、設立「創業工場」創業的能力可能來自知識、經驗,靈感或創意,但方法是可以而且需要訓練的,至少可以減少摸索或試誤的時間。許添財CEO將率市府團隊進行產官學合作,在大專院校裡,在工業園區裡,設立「創業工場」,提供有意願有潛力的青年學子與朋友進行「創業群組」腦力激盪、方法輔導、技術協助的機制與平台服務。

3.國際文創新都-文創造街、文創都更

在全球化與資訊化促成國際的加速流動與整合過程中,在地特色形成的殊個差異性反而是提高附加價值最有力的要素,創造差異的價值也成出奇制勝的不二法門,文化創意觀念因此興起並蔚為風氣。台灣多元文化與殊特歷史背景孕育蓄積的文化底蘊當是世界珍奇瑰寶,台北理當成為代表台灣文化進軍世界主流文化市場,讓世界因台灣文化的吸引而來的文化創意的國際新都。

但僅止於點狀,個案式的「文化創意」行動,並無法真正發揮應有的文創系統性功能。原台南市在我任內,以文創手法很成功地將傳統與現代做了美好的結合與發揚,也帶領民間跟進的風潮。台北市新興市區與傳統老街形成嚴重的發展落差與文化撕裂,失衡的發展已使台北市走向自我衝突與矛盾,亟待透過文創的手法,讓繁華的新市區經文創造街賦予台灣文化的精神意涵;讓陳舊的老街透過文創造市的都市更新達成台灣特色的城市再生運動使命。民間蓬勃的「產業大升級」年代必因「產業文創化」及「文創產業化」乘勢而起,也自然帶動創業的風潮。

4、世界「投資移民」的新城市

台灣早已開放外來投資移民,但幾年來仍舊停留在個位數。民主自由、人民友善、教育發達、建設進步、四季如春的美麗寶島台灣,竟然吸引不了世界投資客及創業者的青睞?!首善之都台北當負起最大責任。

台北絕對稱得上是國際的「宜居城市」,但不應只是越來越適合養老的地方。台北要成為「創業城市」必須跟國際接軌,才能成為「國際創業新都」。全球化的新世紀裡,人才,包括創業者的競爭也是全球性的,台灣的創業市場要與世界直接接軌,台灣的人才創業才能與世界競合,台灣也才能吸引世界的創業人才,台灣沒有理由在世界菁英公民的移動競賽中落於人後,甚至被邊緣化。在多元開放的社會與民主自由的體制基礎上透過卓越的城市治理與行政服務,讓台北市成為國際投資移民所熱衷的新亮點,吸引大量的國際投資新移民來到台北加入「價值創造」、「發展永續」的新台灣行動行列。

5、「城市外交」新典範

因資訊化與全球化的發展,傳統國與國的界線已越見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城市與城市間加速的激烈競爭與密切交流。國際城市交流跨越國界,更突破政府藩籬,讓世界公民在以城市為中心及其所架構的各種平台上,得以展開各種直接的互動對話與交流合作。代表市民的城市公權力機構及服務市民的市府行政團隊,當主動積極的結合各種NGO團體組織形成一支城市外交強而有力的親善隊伍,展開地球村的全方位城市外交工作。透過城市外交的拓展,不只消極的行銷城市,更可積極地促成台北市與世界主流城市的聯盟與整合,保障市民擁有廣大且源源不斷的世界資源與市場商機網絡。

2、解決北市住宅問題唯一途徑是只租不售 2、由台北市府提供足量適合居住,只租不售的「社會出租住宅」予弱勢、青年、學生族群是我對居住正義的承諾,也是讓台北市經濟振興重要策略的一環。一、主張:當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從1992年超過國際認為負擔壓力嚴重的6,十一年來一路飆升到去年(2013年)第三季的14.7,顯示仰賴自由市場解決住宅問題已永遠不可能。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由政府提供足量適合居住只租不售的「社會出租住宅」(Social Rented Housing)予弱勢、青年及學生族群。二、政見承諾:由市府提供足量適合居住,只租不售的「社會出租住宅」予弱勢、青年、學生族群是我對居住正義的承諾,也是讓台北市經濟振興重要策略的一環。三、房價所得比14.7的經濟後果超高的房價所得比是財富所得分配差距,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脫節,這個經濟社會兩大失衡惡性循環演成的結果。「樹沒有長上天的」,但是不管泡沫經濟將因持續膨脹而爆破,還是暫停膨脹而呈現有行無市的停滯現象,其結果「買不起」、「租不起」、「住不起」的無殼蝸牛仍然永遠望屋興嘆。原因是泡沫爆破,房價暴跌,景氣跟著蕭條,失業率大幅提高,銀行信用嚴重緊縮,無屋族購屋能力仍然不足;遑論房價持高不下,有行無市,無屋族當然還是買不起。當長期「買不起」、「租不起」、「住不起」房子的人口不斷增加,這個城市的經濟將因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而出現長期經濟危機。因為這個嚴重住宅問題是既有經濟結構與制度障礙導致自由市場自動調整機能喪失所形成,當然永遠不可能等待市場來自動解決。然而政府若欲藉由以較低價格建屋出售增加供給來平抑房價,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原因是所需資金龐大,供應量有限,不可能因此有效改善房市供需結構。四、生生不息又不破壞房市正常發展的「社會出租住宅」

但若廣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透過「社會出租住宅基金」的建立,以租金收入(頂多部分租金補貼)支應基金的貸款利息,生生不息。當到達一個適當數量的供應時,房市供需將恢復均衡,而因「租得起」、「住得起」房子的人口越來越多,屆時依規定條件「畢業」的這些族群也因就業與所得的提高而變成購屋的潛力軍,而使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健發展。尤有進者,因一般基本的住宅需求得到保障,而喪失投機的誘因,因而呈現穩定。此時豪宅與商業大樓或因實體經濟或金融經濟因素而變化,將與一般基本住宅市場自動形成分割,基本住屋的滿足與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繁榮將互不牴觸。

3、添財市政學三支箭-第一支箭:環境大改造 3、追求國際「永續」、「綠色」、「低碳」、「生態」、「安全」、「健康」、「智慧」城市等理念,實現宜居並具國際競爭力之城市治理目標,進行台北市環境大改造。首都機場「都心化」與「城中城」計劃 。經檢視比較陳水扁市長以迄之松山機場廢止評估與行政院最新核定之「松山機場五年發展重點規劃」,發現遷移不易,但郝龍斌市長之42.13公頃「開發案」卻仍陷「高不成低不就」之虞。松山機場邊緣化問題嚴重,其解決刻不容緩。特提出「首都機場都心化」與「城中城」計劃,做法包括:

  1. 重建深具國際競爭力之現代化首都商務民用國際機場。
  2. 以地下化交通運輸連結,擴大開發規模與範圍,提高系統整合、規模經濟、經濟效率並配合環境改造,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與綠覆率俾提高環境空間品質。
  3. 結合「合作開發」與「資產證券化」替代強制與區段徵收,保障土地正義、權益公平與自由選擇。
  4. 跨區容積移轉,提高補償與開發效益。
  5. 配合建設「社會出租住宅」強化城中城功能並減除對城市外部負衝擊。
4、添財市政學三支箭-行政大改革 4、台北市行政大改革兩大計畫:「千手千眼」及「雲端政府」,以根本解決台北市弊案連連不可終日的系統性危機。面對市政府一連串弊案危機,許添財強調唯有行政澈底的民主化及施政完全的透明化才能根本解決。一、「千手千眼」守護市民計畫許添財應徵台北市CEO,將奉人本主義、市民主義及社區主義為圭臬,其成功之道在於是否落實真正的民主化,真正做到市民所有,市民所治,市民所享。許添財將以市長和所有里長,無差別、無隔閡、無距離、無時差地合體為一,形成一尊看得見的「千手千眼」,隨時隨地反映最基層最普遍之民意,市府與里辦公室,甚至社區發展協會、社會公益團體組織等社會中介機構密切合作,日夜為市民服務。使台北市「政治社會」與「公民社會」不再疏離、對立,而可以形成夥伴關係、分工合作。二、「雲端政府」施政透明計畫許添財指出,施政不透明就不可能真正民主,更不可能真正廉能有效。傳統上施政因資訊不充分、不即時、甚至不公開,而使間接民意制度難有真正的透明化。現在因資訊技術的進步,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公共場所大型網路終端機的運用,而使「雲端政府」的建立成為可能。許添財將在台灣的首善之都台北,建立世界第一個讓市府施政完全透明化的「雲端政府」(Government Cloud),不只可使每個家庭、每位市民零時差零距離的瞭解、監督市府任何的施政動態資訊,亦可從而使台灣科技中心的台北市在資訊產業的技術與世界競爭力大大提升。世界第一的「雲端政府」的建立,也是世界最進步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實現。
5、以<城市發展的再定位>基礎進行都市更新 5、追求國際「永續」、「綠色」、「低碳」、「生態」、「安全」、「健康」、「智慧」城市等理念,實現宜居並具國際競爭力之城市治理目標,進行台北市環境大改造。由於台北市各種發展失衡情況嚴重,已陷入結構性的系統危機。都更(urban regeneration)成為系統結構再造(restructure)的當務之急。但過去拆舊蓋新、拆平房蓋大樓的點狀形式換新並無法使整體都市系統再造,也無助於城市風貌機能品質的提升。我以市政CEO自許,當在兼顧專業與民主的原則下,扮演城市再造的積極領導角色。無論基本法規如何,公辦或新辦,都要發揮維護公平促進公益的協調能力,並以計畫主導發展,政策貫徹執行。我計劃要做的台北市都更,不只要確保市民居住的安全、大幅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品質而已,更要在城市發展的再定位(redefinition)基礎上,配合上位的「淡水大河計畫」、「台灣文化國際觀光城」及松山「首都機場都心化」(非機場遷移)等方案,並輔以跨區的容積移轉措施,做出因地制宜,全面翻轉的目標,俾使台北市系統發展重新恢復均衡、國際競爭力再度提升。

 

擬參選人

政見

內容

丁守中 1、提升台北城市美學,改善市民居住環境 1、狹窄巷道防災救火問題多,台北市政府都應加速都更。高齡長者住在四、五層沒電梯老舊公寓中,緊急事件不方便也更危險。台北市三、四十年以上老舊建築佔68%,亟需市容美化更新。不論從防火、防災或人口高齡化考量,台北巿政府都應依都巿計劃,提供市民更大的誘因與獎勵,加快都巿更新。
2、不讓建商圈地圖利,政府幫市民人性大都更 2、都更應配合都市計畫,由社區民眾參與並主導的大街廓公辦都更+自辦都更+防災都更。為加速改善市容,市政府對都更審批應建立時效與績效管考。丁守中主張的都更,更包含城市特色的保存與建築物的美化、整建與維修台北市公有及軍方土地不應再標售蓋豪宅,應一律由市府規劃做為開放空間、公園、綠地。台北市公有土地亦應做為老舊社區更新先建後拆移轉基地。
3、建設台北為敬老孝親城市 3、擴大利用國中、國小閒置?室,規劃為社區長青學苑及日間托老中心,祖父母陪著孫兒一起去學校,減輕上班族顧老托幼負擔。免費提供社區小巴;公車全面更換為低地板公車;普設優質人行步道,讓銀髮長輩行的安全。擴大提供獨居老人安全通報系統。全面補助銀髮族改善家庭衛浴防滑防跌設施。倍增市立醫院慢性病床及照顧服務員員額。獎勵公民營企業興辦銀髮族安養中心。加速老舊沒電梯公寓的都更改建,讓銀?族上下樓方便,鼓勵住房三代同堂設計,讓銀髮長輩住的安全與舒適。大街廓都更才可改善市容,讓房子坪數變大、馬路巷道變寬、公園綠地變多,提供更多優質住宅。
4、讓年輕人在台北市住得起房子 4、縮小建蔽率、放寬容積率,樓層向高發展,讓房子坪數變大,公園綠地變多,提高供給率。巿政府應大幅增加公營出租住宅。政府的住宅補貼預算,80%用於補助買房,20%用於補貼租房,為讓更多年輕人在台北住得起,台北市政府亦應大幅提升租房補助。
5、建立智慧型交通整合服務網,掌控全市交通狀況 5、運用衛星定位資訊科技,整合捷運、快捷巴士(幹線公車)、輕軌電車、鄰里社區小巴,建立綿密公共運輸服務網。建構台北智慧交通城,建立全市路邊及路外停車空位動態資訊顯示;建立全市幹道、橋樑、隧道即時交通壅塞資訊顯示系統。獎勵輔導機車全面電動化及機車安全智慧化配備。公車轉公車票價亦應半價優惠,再進而實施公車票價不分段、轉乘不加價、將來按里程收費。整合現有15家公車業者路線,截彎取直,定時發車,全面改裝低地板、低汙染公車,讓高齡、弱勢、婦孺上車更方便。選擇二萬輛優質計程車加裝悠遊卡讀卡機及無線電衛星定位派遣系統,省去找零時間。台北市應比照新加坡及香港,廣設優質遮陽遮雨的彩色景觀天蓬或行道樹。實現改善車站轉乘空間品質、全面提供連結轉乘動態資訊。提升台北市交通號誌動態資訊控制水準,及時可因應車流變化,動態調整紅綠燈時間。台北市應加速台北東側「輕軌捷運大外環」建設,建設串聯社子、北投、士林、港湖、文山等地區輕軌捷運網。於「輕軌捷運大外環」各區建設優質人行與自行車環境,結合青山、綠水、河濱及市區,做為自行車休閒與通勤路網。
6、松山機場、台北車站東西雙國門,提升首都氣勢競爭力。 6、提升台北競爭力,松山機場應打造成台北國際航空城,以航班總量管制方式,監控環境影響。改造松山機場周邊,空軍松指部釋出土地,應發展國際商貿新多元中心,建設台北國際航空城為「首都東國門」。加速台北車站周邊地區都更及改造,建設台北「西國門樞紐特區」,善用機場捷運開通及四鐵共構優勢,與松山機場配合,形成一東一西首都雙國門。
7、節能減碳綠城市,台北要當領頭羊 7、大力優惠補助巿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鼓勵共乘。公車擴大更換低地板、低污染之電動車或油電車、各社區普設Ubike。擴大建立舊傢具、舊家電回收、整修、再利用體系; 強化垃圾減量、分類與資源回收。加強營建工地施工環保稽查,定期洗街,裸土地面加強植樹與草皮綠美化,提升台北巿空氣品質。規範並獎勵補助巿內餐飲業改善油煙排放問題,提昇廚師工作環境與鄰居空氣品質。推動並獎勵巿區商辦大樓、賣場、百貨公司空調節能減碳措施。規範新建建築且補助既有住宅將陽台洗衣機排水管改走污水下水道,以改善台北河川水質。規範並獎勵市內建築採用綠建築設計與建材,光纖為必要管線設施。獎勵都巿農園,補助學校及公寓大樓屋頂綠化,促進休閒、降溫、節能減碳。
8、台北自由經貿區+金融中心,科技、觀光、醫療、文創產業拚經濟 8、結合台北八大醫學研究中心優勢,大力獎助發展生物科技、醫療、國際醫美健檢、銀髮族安養照護服務產業。結合新竹科學園區、新北製造業;在交通運輸上結合基隆及台北港、桃園航空城、台北國際航空城,建設大台北都會成為東亞經濟圈與中華經濟圈的樞紐門戶。吸引創意人才,獎勵文化創意產業,優貨並大力輔導公、民營文創產業基地與園區。建設台北為華人文化創意產業的首都。發展再生綠色能源,大力推動綠建設、綠建材、城市農園與社區鄰里綠美化產業,推動節能減碳服務產業、環保節能智慧運輸產業,建設台北成為綠色城市典範。鬆綁法令並培育人才,吸引國際前十大銀行及證券公司來台設立分行或子行,建設台北成為亞太金融與人民幣境外營運中心。

 

擬參選人 政見 內容
呂秀蓮 1、安全、便利、尊榮,與公義的生命之都 1、一個偉大的城市必須是安全、便利、舒適,與公義的城市。

台北市若要成為偉大的城市,所有的公共建設必須考慮極端氣候衝擊的因素,才不會重蹈紐奧良卡崔娜風災的覆轍;核四廠距離台北市不到30公里,一旦發生核災,台北市受害甚深,我主張核四必須停建。市區高密度開發,其他地方釋出,可做為防災用途。市民的交通、就業、就學、就醫也要便利。此外,舒適宜居的城市要讓草根社區參與,保存地方特色,對於西區的發展與再生,政府的角色很重要,市長應面面顧到,而非放任財團圈地牟利;交通運輸必須無縫接軌,規劃優先順序。

因此我將台北定位為「生命之都」,因為沒有生命,什麼都免談。生命平等,台北市固然有全台灣最富有的族群,但M型社會下,弱勢族群的生命更需優先重視,不管是富人或貧民,都能有尊嚴地生活在台北市。

2、提出「三化」(綠化、e化、國際化) 與「三力」(生命力、創造力,與競爭力) 來再造台北首都風華,「國際大都會、智慧科技城、創意綠首都、樂活好故鄉」四大施政主軸讓台北市成為的「生命之都」。 一、國際大都會

  1. 利用主辦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等三項國際盛會之便,推動世界公民運動。
  2. 增設國際會展中心。
  3. 推廣國際招商。
  4. 設立國際文化藝術村。

二、智慧科技城

  1. 市政雲端化。
  2. 社區網路化。
  3. 生活數位化。

三、創意綠首都

  1. 全面綠美化,使台北成為「花花世界」。
  2. 制定「老舊建築改建條例」,加速防災與簡易社區更新。
  3. 推展節能減碳綠健康生活,打造非核家園。

四、樂活好故鄉

  1. 實施「安養、安親、安居」三安計劃。
  2. 增設安養機構,普及老人照護。
  3. 廣建合宜住宅,落實居住正義。
3、市政願景一:區域均衡發展

 

1. 行政園區西遷

台北市政府原在長安西路,1994年遷入信義區仁愛路現址;台北市議會原在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1990年遷入仁愛路逸仙路口。台北市政府、市議會從西區遷建至東區,20年來政經東移,帶動東區發展,但西區也因而沒落,使信義區成為全市首善之區。

2.  淡水河與基隆河河岸整治

基隆河在過去幾十年的整治下,已見初步成果,如今汛期淹大水的情況已極少見。我主張繼續整治基隆河,進一步降低污染,釋出更多的河岸地供市民活動,兼作防災用途。台北市有山有水,淡水河右岸景觀遠遜左岸的新北市,我主張應整體規劃,讓台北市成為美麗的水都,改變景觀與生態,並恢復部分的瑠公圳。

3.  萬華、大稻埕風華再現

萬華、大稻埕過去曾是台北最繁華的地區,隨著市區向東發展,如今已快速沒落凋零,市容敗壞,不復往日光景。目前市政府空間不足,各局處四散各地,造成民眾洽公不便,而台北市政園區轉售的地價高達2千多億元,足供遷建市政園區之需。我建議市府、市議會及市民廣場遷建西區,帶動西區翻轉,特別是萬華與大稻埕的再生。

4、市政願景二:都市更新與居住正義 4、面對台北市住宅超過7成為20年以上老舊建築,超過31年佔38.07% 共18萬戶,面對天災,危機重重。必須研擬台北市都市發展計劃,簡化都市更新程序,並且增加都更行政人員,制定「老舊建築改建條例」,多管齊下,才能加速整頓市容,落實居住安全與正義。

市民朋友特別關心台北市高房價與居住正義的問題,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一般人根本買不起房子。台北市要成為國際大都會和智慧科技城,必須確保房地產保值及增值。但政府也應讓每位市民「住得有尊嚴」,因此我主張市府大量提供只租不賣的「市民公寓」與廉價出售的「合宜住宅」。

「市民公寓」只租不售,以低廉租金或免費給低收入戶或特殊弱勢對象居住。「合宜住宅」要讓民眾負擔得起房價,售價以中位家戶負擔能力為準。我主張公有土地應優先用來興建「市民公寓」與「合宜住宅」,以及落實「居住正義」,先大幅降低或取消現行建築容積獎勵,然後提供給政府,作為獲得額外建築容積的條件。

我主張在自用住宅稅負不變前提下,提高非自用房屋的土地「公告地價」與「房屋現值」,將「公告地價」調高至與「公告土地現值」一致,將房屋「標準單價」調高以反應真實的「房屋現值」,以提高非自用房屋的持有成本,抑制房屋囤積炒作,並充裕財政收入。

確保不同階層的市民公平發展的機會,保障富有者發展,健全房地產市場,讓都更合理化與便捷化,落實居住正義。

  5、市政願景三:台北新地標
  1. 國際文化藝術村

社子島過去逢雨必淹,居民自嘲是「三等市民」。過去幾任市長長期漠視社子島的建設,拉大與本市其他地區的差距。

社子島可以改造成山河交匯的「東方威尼斯」,亮麗台北大都會,轉型成充滿國際風情的國際文化村,吸引世界各地藝術家來此創作,讓各國文化在此與台灣文化激盪,絕對不輸紐奧良知名的法國區 (French Quarter)。

  1. 花花世界綠首都

花花世界是公共財,可增加市民幸福感。我主張台北市應效法世界主要大城,廣植花卉成為充滿生命力的花花世界,綠色首都。鼓勵市民美化陽台,種植花卉與有機蔬菜,讓市容呈現音景 (soundscape) + 視覺 + 觸覺。

  1. 全面美化夜市、攤販及商圈

商圈 (商場、地下街、夜市、主題商街、特色商街等) 遍佈全市,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的商圈產業組織有59個。除了東區跟西區,台北市內還有其他零星式的商圈核心,如台大、師大商圈等,近年來大直、南港與內湖崛起,成為「新東區」。

商圈夜市的美化與整潔,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潮。我主張公私協力,結合藝術家加入美學設計,共同美化各商圈夜市,打造國際級的購物商圈及夜市。

  1. 廟宇社區總體營造

2012年底,台北市登記有案的廟宇有277間,各大寺廟外頭常聚集攤販,缺乏管理,廟宇與附近社區無法有效共生共榮,造成整體環境雜亂無章。我主張廟宇外攤販應有效管理,廟宇與附近社區共生,總體營造,美化市容。

 

        二、 台北市長候選人紙上政見會 


政見議題一:「北市住宅及房價政策」

擬參選人 政策主張 內容
呂秀蓮 合宜住宅 讓房價合理 呂秀蓮主張大量提供「社會出租住宅」、「合宜住宅」,讓一般住宅的房價趨於合理。社會出租住宅只租不售,以低廉租金或免費供低收入戶或特殊弱勢對象居住。合宜住宅採民眾負擔得起的租金或房價,租金以中位家戶收入的25%為準,售價以中位家戶負擔能力為準。公有地要優先用來興建社會出租住宅、合宜住宅,先大幅降低或取消現行建築容積獎勵,再以提供社會出租住宅與合宜住宅給政府,作為獲得額外容積的條件。呂秀蓮也主張在自用住宅稅賦不變的前提下,提高非自用房屋的土地「公告地價」與「房屋現值」,將「公告地價」調整與「公告土地現值」一致,將房屋「標準單價」調高以反應真實的「房屋現值」,以提高非自用房屋的持有成本。
柯文哲 用公有地 蓋社會住宅 高房價不僅讓一般市民和年輕人難以負荷,也墊高投資成本,不利招商創業,影響產業發展。高房價就像腫瘤,當還很大時不能一下子割掉,而是先化療、電療將它縮小,然後再切除,這是較安全的處理方法。研究顯示,如社會住宅達到5%以上,就能達到價格破壞的效果而抑制房價。未來我要全面清查公有土地,尋找合適地點,大量興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透過增加房屋供給,達到抑制房價的效果;配合大規模的都市更新,更可同時解決市民居住的問題。此外,可參考鄰近國家處理房價的經驗,進行房地產稅制改革。
姚文智 社宅營運  需專門管理 姚文智主張房價要經由實價登錄、實價課稅,達成符合市價並以交易更透明及租稅手段抑止炒房。另一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就是大量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但社宅須有相當數量才有效果,有量就有管理問題,因此要先籌謀兩個課題。一是要有專責機構,市府須設立「住宅局」或「住宅與都更局」負責興建、分配、管理社宅;二是找到足夠土地興建社宅,廢除松山機場就是關鍵。機場廢除後,大台北3000公頃建築的限高會解除,市府以自身公有地搭配民間土地,推動真正的「公辦都更」,至少擴充1萬戶社宅,才能改善北市住宅問題。
連勝文 青年住宅 租金當分期 市內自有住宅率高,市府對辛苦打拚而來的財產與合法權益,必須加以保障。連勝文認為,相關稅率調整將主要針對豪宅,實際作法將通盤檢討全市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對現有路段率偏低地區分階段調整以反映現況,所增稅額則用於住宅補助政策。同時,市府須確保市民享有住的權利,不但短期內要透過租稅手段或緊縮房貸來壓抑房價;長期更需透過社會住宅供給量增加,來達到保障居住目的。市府應在公有地建設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青年住宅,並提供租屋補貼以解決住屋需求;青年住宅另設定一定年限例如20年,可轉為適價配售,而原先繳付租金視為分期付款。另興建合宜住宅,讓設籍北市的年輕族群可用低於市價的價格優先承購,但須設定不得轉售年限,稱為「幸福住宅」。
許添財 市場分割  豪宅國際化 當北市房價所得比15已居世界最高,無論繼續漲或有人高聲要它兩年跌三成,其實都是災難。許添財認為軟著陸之道,須利用政策將市場進行「分割」。讓豪宅與商業大樓民間市場部分繼續自由化、甚至國際化;一般市民基本住屋則由政府廣建只租不售的「社會出租住宅」,並採適當的補貼政策保障弱勢住的基本權利。作法可從三面向著手。成立長期「社會住宅建設租賃基金」,並以保障報酬率方式邀政府四大基金共同投資;以大量公辦都更及增額容積率獎勵民間都更或開發回饋,確保建地來源;採分級分類補貼配套措施確保弱勢居住權利。
馮光遠 只是增建  恐流於炒房 馮光遠認為,以增建房屋來解決居住問題,是錯誤的思維,這麼做只會滿足以「擁房」為目的的房屋炒作,而無法滿足「居住」的需求。單純增建「社會住宅」、「青年住宅」等,僅是其中一項手段,無法徹底解決居住問題。建案若不能融入原本社區的生活狀態與需求,讓新居民自然成為原本社區或聚落的一分子,常會引起既有區域內居民的疑慮,增建住宅企圖解決居住問題前,也要考量整體社區的發展。簡單說,社區整體營造須考量包含社福及社會救助等公共目的,市府絕對要避免興建住宅,卻連帶造成房地產炒作。
顧立雄 非自用宅  增稅避炒房 市府平抑房價可從租賃、買賣著手。租賃部分,市府可在市有地興建出租公營住宅。此外,市府參與更新所分回的一般住宅都不再標售,全部作為出租住宅。顧立雄希望在4年內讓社會住宅戶數倍增,從目前的5000多戶增加到1萬戶。市府也建立租屋資訊平台,引導民間租屋資訊透明公開,建構數量穩定的住宅出租市場。買賣部分,市府要針對非自用住宅增加地方稅課徵,透過調高非自用住宅稅率或稅基來減少囤屋,避免炒房,促進空屋釋回住宅市場。此外,要求中央盡快實施房地合一實價課稅。

 

 台北市長候選人紙上政見會 

政見議題二:「北市/北北基合併」

擬參選人 政策主張 內容
呂秀蓮 合併/陸海空交通有優勢 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和區域均衡,並提升國家競爭力,呂秀蓮主張因應「六都」的形成,提出「新六都行政區域」,包括大台北都(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基隆市)、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都(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台南都(台南市+嘉義縣、市+雲林縣)、高雄都(高雄市+屏東縣)及花東都(花蓮縣+台東縣)。北北基宜四縣市合併成一大都會,使台北都兼具陸海空交通優勢,及政經科技藝文多元優勢,才能與世界接軌成為國際大都會。
柯文哲 微調/淡水河以東重分區 北北基共同生活圈是理想的目標,但直接合併可能爭議太大,或許先從效益較大的行政區調整做起,把跟北市關係較密切,但新北市府照顧起來不如北市府、基隆市府方便的淡水河以東地區,分別畫入北市及基隆市。也就是說,深坑、石碇、坪林、雙溪、平溪、汐止、新店、烏來、坪林、淡水、三芝畫入北市,北海岸地區畫入基隆市,其餘地區仍屬新北市。
姚文智 合併/要避免城鄉落差增 從城市治理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北北基合併是正面的方向,對內可整合城鄉資源與規畫,如交通、社福、醫療、水利、防災等系統,尤其衛星城鎮、社會住宅與產業軸線,可由整體綜效規畫,解決目前僵化失能景況。對外擴大區域人口至700萬以上,躍升為更具競爭力與自明性的國際都會,有效建立城市政府的全球品牌,在台灣國際外交困境中別具意義。但北北基合併並非萬靈丹,若國土規畫與區域整合失調,也有可能擴大城鄉落差及資源配置失衡,未來仍應全盤思考台灣整體與區域的發展,再審慎推動。
連勝文 合併/也須考量國土規畫 基於城市發展的長遠目標,北北基合併是未來趨勢,但恐需10年才能達成,我主張「待水到渠成時,自然形成」。大台北地區一日共同生活圈早已形成,北捷延伸與三環三線完成後,將使北北基整體交通網更方便。大台北都會區,須兼具空港與海港,對外才能更具國際經貿競爭力;對內,在教育文化、公共安全、社會福利與醫療衛生等各方面都須彼此合作,重新建立突破行政區域、共存共榮的新關係。但行政區合併並非一蹴可幾之事,涉及城鄉資源分配及國家區域規畫的問題,必須以國土規畫的角度進行戰略思考。
許添財 整合/只需納入緊鄰地區 北市城市機能正處於系統性失能的危機。在現有行政轄區不變下,我提出「環境大改造」、「行政大改革」、「產業大升級」多元整合的系統再造論;這與鄰近的基隆、新北市作全部或局部合併,並不衝突。只是北市轄區再擴大,考量全國性國土規畫、行政區畫分及民意允許與否,並非易事。為求雙方可公投通過,許添財認為僅基隆與新北市緊鄰的北端幾個區納入北市,反而規模、功能較具適度性。一則北市負擔沒那麼大,二則新北市可減輕大而不當的問題,基隆更求之不得;北市則因港市合一,海空兼具,更能營造為發展性、方便性、效率性都能滿足宜居與國際競爭的完美首都。
馮光遠 合併/不能只想短期利益 馮光遠認為城市的主體,是生活於其中的市民,諸如北北基這樣行政區的整併,首先要顧及的是市民的需求、期望與想像。以「共同生活圈」的概念來看,北北基整併有其正當性,且三個行政區內市民的各個生活層面都高度融合,北北基合併也是趨勢。但這樣的行政區域整併,實際上涉及國土規畫,在行政區域擴大的同時,也應該同時思索治理基礎的構建、與去中心的城鄉均衡發展。這議題也涉及中央與地方權限、財政重新畫分,更需要根本與通盤的考量,因此倉促及帶著短期政治效應而貿然推動的整併計畫,並非成熟的治理團隊所樂見。
顧立雄 獨大/恐讓資源集中北台 北北基合併須在整體國土規畫下進行,顧立雄不贊成北北基單獨合併。北北基若以現況合併,人口近七百萬人,占台灣人口約30%;面積達2457平方公里,占台灣約15%;預算規模逾3500億元。一旦單獨合併,不但使多數資源集中北台灣,嚴重加劇當前城鄉失衡、南北差距,更不利台灣整體發展。當前應先以國家均衡發展的角度,從國土計畫、行政區畫、財政分配、產業配置及發展策略作全面檢討,並兼顧平衡南北發展與均衡東西資源,啟動全國行政區域重組;北北基合併應在此一架構下考量。北北基不論地理環境或市民生活,都屬同一生活圈,因此應強化城市治理的跨域合作,來提高施政效率,並統整運用政府資源。

台北市長候選人紙上政見會 

政見議題三:「松山機場存廢」

擬參選人 政策主張 內容
呂秀蓮 牽涉廣泛 開發不能短視 遷建松山機場改為中央公園是2002年李應元參選市長的政見,為何仍原地不動,且近年闢建頻繁的航道?可見此一問題牽涉甚廣,不是參選人信口開河就能實現。若「台北機場捷運全線通車」、「桃園國際機場擴建完成、功能完備」兩大前提完備,呂秀蓮同意遷建松山機場。因此,呂秀蓮反對郝市長再投資300多億元開發機場園區的短視計畫。松山機場周遭是我國國防重鎮,附近民權東路為殯葬園區,遷移之後應如何規畫開發?必需集更多專業智慧和市民意見,但絕非本屆市長的當務之急。
柯文哲 遷移機場 有利長期發展 過去討論這項主張,時機和條件尚未成熟,但目前五楊高架快速道路已完工,機場捷運線104年底全線通車,未來從市區到桃園機場只需35分鐘,已符合國際大城市機場往來的時間標準,松山機場遷移應該列入政府的政策時程表。
姚文智 拆後都更  可創10兆產值 姚文智主張松山機場應在機場捷運完成、桃園航空城加速規畫後盡速廢除,釋出的土地作為水岸綠地,連結周邊的花博及河濱公園,形成400公頃的「大台北中央公園區」。400公頃的「綠肺」再透過大跨堤、山丘緩坡等工法做整體規畫,並配合淡水河與基隆河整冶,設置內河碼頭,就能讓「空港變河港」;松機航廈則可改建運動中心、NGO總部。此舉還能解決松山機場限高3000公頃、噪音問題,屆時透過大規模公辦都更,可創造10兆產值、上萬戶社會住宅。總之,「廢除松山機場是打開台北發展瓶頸的一把鑰匙」。
許添財 遷移不易 機場應都心化 比較陳水扁市長以來的松山機場廢止評估與行政院最新核定的「松山機場5年發展重點規畫」,發現遷移不易,但郝龍斌市長的42.13公頃「開發案」卻仍陷「高不成低不就」之虞。松山機場邊緣化問題嚴重,解決刻不容緩。許添財提出「首都機場都心化」與「城中城」計畫,做法包括5點:重建深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首都商務民用國際機場;以地下化交通運輸連結,擴大開發規模與範圍,提高系統整合、規模經濟、經濟效率並配合環境改造,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與綠覆率以提高環境空間品質。結合「合作開發」與「資產證券化」替代強制與區段徵收,保障土地正義、權益公平與自由選擇;跨區容積移轉,提高補償與開發效益;配合建設「社會出租住宅」強化城中城功能並減除對城市外部負衝擊。
馮光遠 機場廢後 不能只想房價 對於松山機場,馮光遠的主張是,廢。但這大片土地,絕不能再套入市府與大建商聯合開發的模式,因為隨著聯開,市民得到的是高房價,是媒體頭版的弊案新聞。馮光遠認為這一大塊市產,不應只考量房地產的龐大價值,北市少有這麼完整的傍水區塊,考量這塊地的價值,應加入文化、觀光、社會居宅與公義等因素。不從高檔住宅來思考這塊地,而從「文化園區」、「國際展場」及「規畫良好的社會居宅」角度切入,將這區塊發展成「台北之窗」。因為它有生態建築,具自然景觀,是可同時活絡婦女政策、推動地方產業、滿足年輕人需求、也照顧到弱勢的新型社區;它是都市的肺,因為綠意盎然,是心,因為關照到一般市民,更是腦,因為充滿創意。
顧立雄 不必保留創造全新地標 松山機場引發的限高、限建及噪音,對台北構成非常大的發展阻礙,台北為此犧牲太大。桃園機場捷運一旦通車,前往桃園機場只要30至45分鐘,在國內航線需求可由桃園機場承接情況下,松山機場沒必要續留。松山機場遷移後,偌大空間可成為市民最喜愛旳綠色廊帶。往北,配合河岸緩坡堤防工程,連結基隆河水岸,讓全體市民享有親水環境,更能推動各項水岸休憩活動,使基隆河成為市民的最愛;往西,整體空間延伸至新生公園,串連花博園區,成為一個有廣大綠地公園、有不同展館群的文化園區,將帶給台北完全不同的新面貌,享有一個全新地標。
丁守中 接軌世界打造雙國門 北市應該朝雙國門架構發展,除有五鐵共構的台北車站作為陸運進入的西國門,松山機場則是從空運讓台北與世界接軌的東國門,將北市打造成四通八達的航空城。松山機場的存在,對提升北市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且在機場南側空軍松山指揮部128公頃土地釋出後,也可引進民間資源,開發為經貿會展中心,將機場航空站變成多元經貿航空城,吸引國際觀光客消費。為擴大航空城腹地,周邊長期因為航高與土地使用分區限建的濱江路一帶,也應納入規畫。國際上所有具競爭力的城市,都有附屬機場,像東京、首爾、華盛頓DC、紐約等大城市,甚至還設有2至3座機場,分別承擔國內與國際航線空運交通,北市應珍惜松山機場。
連勝文 廢除前提桃機得先修完 松山機場未來存廢與否,是可開放討論的問題,沒有既定的未來規畫。但擺在眼前的是,目前松山機場還承載部分桃園機場運輸功能,要討論存廢前,有些前提須滿足。像桃園機場航廈與跑道必須先全面整修完成,讓桃園機場可吃下松山機場的旅運吐納量;此外,機場捷運完工後,系統運轉能否穩定,班次大量增加,滿足旅客往來桃園機場與台北車站間接駁需求,且「台北-桃園」單趟次能在30分鐘以下。如果屆時松山機場經各界討論確定廢除,是要改建為公園綠地,或開發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會先傾聽各界意見後,再作決策。但如果規畫結果是要拆除、賣地或商業開發,所得也絕對會回頭挹注公共建設經費。
蔡正元 參考香港跑道、航廈分離 參考美國孟斐斯市與香港赤鱲角機場經驗,蔡正元主張「跑道、航廈分離」的「新松山機場計畫」,松山機場主體與跑道遷建至新北市三芝附近外海,蓋海上機場。原位於市中心的機場則只保留航廈大樓,再以機場捷運快鐵連結新機場與航廈大樓。松山機場遷出後,佔地182公頃的原機場空地可委外商業開發,粗估可為國庫賺入至少5千億元,部分支應快鐵(22公里、每公里6億元,共132億元)、新航廈(40億元)、跑道(80億元)等硬體建設經費。松山機場遷出後,不僅可解決解決噪音、空汙問題,在航道下方,因航高因素遭限建高度的建築規範可取消,加速都更。
鍾小平 效法紐約整合周邊都更 松山機場的存廢,從北北基桃區域整合的架構來看,以目前台北市民平均到松山機場約20分鐘,但台北到桃園機場平均也僅半個小時多,如果留下松山機場只是為了部分民眾這10分鐘的方便,明顯不符效益。且為了松山機場,市內北區空間發展出現不連續的斷裂空間,有97個里因松山機場進出站飛機航高限制,老房子無法以完整容積率都更,社會成本沉重。松山機場拆除廢除後應仿效紐約,聘請國際級設計團隊,打造為北市的中央公園、「北市都市之肺」,提供市民最具藝文氣息的休憩空間,也提高城市綠覆率。此外,一旁長期被航高壓住的民生社區則可推動「大都更」,讓低矮的老舊房舍社區,一次都更,重新打造地貌與居住環境。

一樣被航高壓制,土地使用分區屬農業用地的濱江街窳陋地區,則可配合中央公園開發計畫,變更土地使用分區,改為住宅區,或是低度使用的商業區,與中央公園、新民生社區連線,打造為北市另一個優質生活圈。

 

台北市長候選人紙上政見會 

政見議題四:「都市更新」

擬參選人 政策主張 內容
呂秀蓮 簡化程序公有地建社宅 馬郝兩任市長16年任內只完成54件都更案,又不斷與原業主發生激烈衝突,且爆發重大弊端,使都更汙名化,令人遺憾。北市住宅超過20年以上的老舊建築占7成,超過31年占38.07%,共18萬戶,面對天災,危機重重。為作好都更應先研擬都市計畫及都市更新計畫,並簡化都市更新的行政程序,增加都更行政人員,善盡溝通協調。此外,市府應制定「老舊建築改建條例」,多管齊下才能加速整頓市容。

另方面,為使人人有屋住,公有閒置空間及公有土地將整建為社會住宅、市民住宅、市民公寓及安養公寓。

總體而言,呂秀蓮將健全房地產市場,讓都更合理化與便捷化,並落實居住正義,人人有屋住。

柯文哲 大規模更新蓋平價公宅 北市超過30年屋齡的房屋近6萬5千棟,居住品質日趨惡化、安全堪虞,影響都市景觀和發展,加上北市房價高漲,市民購屋、租屋負擔沉重,亟需進行大規模都更,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同時提供足夠數量的平價出租住宅,滿足市民居住需求。大規模都更往往涉及土地重畫或道路變更,不是一般建商能處理。未來政府應負起更大責任,推動「公辦都更」,由政府負責規畫設計,開放民間承包興建,並鼓勵朝綠建築及智慧型建築發展,達到真正更新的目的。作法上,須先全面清查市內公用土地,再考慮交通條件,擇地規畫興建;同時興建移置住宅,以「先建後拆」安置都更戶。

據估算,北市公共住宅需求至少5萬戶,未來預計以10年時間陸續興建完成,平均每年5千戶,提供平價公共住宅,只租不賣,解決市民居住問題。

姚文智 公辦都更投入數倍人力 北市最重要的是公辦都更,雖然不容易,但市長須有勇氣、決心接受挑戰。姚文智當選後將成立「住宅與都更局」,以數倍人力推動公辦都更,做最大突破,例如從松山機場或大龍峒、大稻埕等大街廓的交通、綠地先規畫好,並由政府擔任都更實施者,協調參與者完成程序。「都更基金」須更彈性運用,市府不能當旁觀、輔助者,須當主導者。過去市府怕扛責任,導致都更效率遲緩,淡水河右岸200公尺範圍至今連一件都更案都沒有;已完成的都更案平均每件花10年以上,且大多是較容易的舊屋改建。

市府在老舊城區的都更程序,要兼顧都市再生動能及機能,包括各面向權益,例如照護、學校、公共運輸、綠地、健康系統都須完成,其間要有妥善聽證、協調、安置及中繼措施,讓市府與市民共創都更價值。

連勝文 健全財政推東西雙核心 未來的台北市,在公債法修正後舉債空間又被壓縮下,扣除持續支付的社會福利支出,市府資源有限,要推動都市更新,必須要尋找更多經費、資源,首要還是應先從健全財政著手,解決「錢從哪來?」問題。特別是公辦都更,市府要投入大筆經費,不是說做就能做,連勝文將以個人專業及過去在民間企業服務經驗,結合社會上各種不同力量與團體,提出各項方案來完成這些重要的工作,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效益,而這也是自己的優勢。過去因工作緣故,連勝文時常往來國際各大城市,這麼多年下來,發現其他地方進步非常快速,台灣雖然也在進步,但卻步伐緩慢,有些地方甚至可能卡住不動了。

北市近年來發展主要集中於東區,西區卻逐漸沒落,一個城市當中,不能一邊興盛、一邊沒落,市府應讓區域發展均衡,全力發展、更新復興西區,促成東西雙核心的目標,並美化我們城市環境。

許添財 城市再造計畫主導發展 北市發展失衡情況嚴重,已陷入結構性的系統危機,都更成為系統結構再造的當務之急。但過去拆舊蓋新、拆平房蓋大樓的點狀形式換新,無法再造整體都市系統,也無助提升城市風貌機能品質。許添財以市政CEO自許,在兼顧專業與民主的原則下,扮演城市再造的積極領導角色。無論公辦或自辦都更,都要發揮維護公平促進公益的協調能力,並以計畫主導發展。許添財計畫要做的北市都更,不只要確保市民居住安全、大幅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品質,更要在城市發展的再定位基礎上,配合上位的「淡水大河計畫」、「台灣文化國際觀光城」及松山「首都機場都心化(非機場遷移)」等方案,並輔以跨區的容積移轉措施,使北市發展重新恢復均衡、國際競爭力再度提升。
馮光遠 大型都更案資訊應公開 馮光遠反對市府與建商共同開發,近年許多弊案,像美河市、雙子星都如此來的。馮光遠主張兩種都更,「區域型都更」由中小型建商主導,與想都更的民眾合作,排除大建商,讓每坪利益都歸於住戶,建商則拿合理的規畫、建造利潤。至於「大型都更案」,市府有很多市產,須充分公開資訊讓所有市民知道,再由市府主導都更,完成後採「只租不售」,且要保留都市的文化記憶,這是我和其他參選人最大的不同。

市府主導完成的都更,要照顧年輕人、弱勢者、單親家庭、銀髮族居住,還要讓沒工作的人找到工作,例如托育、社區照護等,進行新的產業改造。

顧立雄 設專責機構三步驟推動 當選後將成立執行都市更新專責機構,建立都更財務支援制度,整合相關專業人士組織納入推動體系,讓社區有能力有互信,政府有團隊有方法。方法上,顧立雄用都更三支箭來全面推動。第一箭:自力更新。透過市府成立都更專責機構與更新基金,以及民間專業服務機構,從都更體檢、程序輔導、行政簡化、融資協助、資訊透明與公權力支持等,協助社區自行推動更新,利益與決策都掌握在住戶手上。

第二箭:公辦更新。市府老舊房舍都更,原則上均由市府專責機構主導辦理。

第三箭:整宅更新。北市有超過一萬戶屋齡近50年的整建住宅,市府將成立整宅更新專案小組,主動協調與規畫,作為後續推動大規模都更的示範案例。

丁守中 擴大範圍提高容積獎勵 北市推動都更,應仿效如波士頓等世界各大城市,由政府主導,盡量擴大實施街廓範圍,提高容積獎勵,這樣把建物樓層拉高,容納原本低樓層、大面積住戶後,很多土地就可釋放出來增加公園綠地、放寬馬路,甚至蓋公營出租住宅。北市五成建地都蓋了四、五層樓老舊公寓,建商推動都更,最多容積獎勵只有百分之百,扣掉公設,建商再分掉一半,都更後一坪還換不到一坪,原有住戶不滿意,建商也認為蓋豪宅才划算,最後都更當然失敗,年輕人仍買不起房子。北市人口高齡化,目前最多的四、五層樓老舊公寓住宅形式,又沒有電梯,老人家上不了樓,且北市二百年大地震周期早就到了,再加上不少先進城市也已積極推動都更,從防災、高齡化與國際競爭角度,北市都更要跟時間賽跑。

至於外界質疑公辦都更錢從哪來?就我瞭解,都更後興建24層樓建物,每坪只要投入約18萬就能蓋很好的房子,政府投入經費有限也可壓低房價。

蔡正元 加速整合提高容積獎勵 北市都更推動緩慢,關鍵在於容積獎勵的誘因不足,再加上都更推動程序冗長,民眾對都更實施前景的沒有信心;加速都更推動腳步,第一步要先同意給予都更案更多的容積獎勵,以鼓勵民間整合推動。此外,為化解民眾對都更前景沒有信心,加速都更先期整合程序,在整合過程至舊屋拆除更新前,市府也可先在更新周邊區域,尋找合適地點,先蓋一定戶數量的公有住宅,讓同意都更民眾可先換宅入住,減少整合過程疑慮。而要加速推動都更,我也主張市府還要協助實施者引入公營行庫資金,降低實施者融資興建成本,也可以還利於民。
鍾小平 放寬容積降低建商回饋 要加速北市都更的腳步,最大的前提與誘因就是要以放寬容積方式,鼓勵推動。北市都更停滯不前,從87年都更條例上路至今,僅完成約千戶的住宅更新,但實際上卻有近50萬戶住宅有都更需求,政策大空轉。以一坪換一坪政策為例,當民眾以低公設的四、五層樓老舊公寓參與都更後,新的建物卻被要求要有三成的公設空間,建商也要分一些樓地板面積,都更後市內空間根本不可能「一坪換一坪」,政策只是文字遊戲,民眾當然不埋單。未來大街廓都更案,容積獎勵應擴大到一百卅,都更後建物的總樓地板面積,實施者(建商)則限定僅能分得百分之十二左右面積,擴大誘因。

 

台北市長候選人紙上政見會 

政見議題五:「對台北市的城市定位、未來區位發展的主張」

擬參選人 政見 內容
呂秀蓮 生命之都 照顧弱勢族群 我將台北定位為「生命之都」,希望都市生生不息,永續發展;更希望提升市民生命價值,使「生命、生產、生態、生活」四者平衡和諧發展。北市有全台灣最富有的族群,也有弱勢族群需優先照顧;我重視貧富懸殊,希望市民不分貧富都能尊嚴地生活。

我提出施政四大主軸:國際大都會(全力辦好三項國際盛會,推展「世界公民運動」;增設國際會展中心,推廣國際招商,設立國際文化藝術村)。智慧科技城(市政雲端化;社區網路化;生活數位化)。

創意綠首都(全面綠美化;制定「老舊建築改建條例」,加速社區更新;推展節能.減碳.省電的「綠健康生活」;打造非核家園;全市商圈總體營造)。

樂活好故鄉(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機會,實施脫貧政策;廣建合宜及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實施「安養、安親、安居」三安計畫;增設安養機構,普及老人照護)。

柯文哲 發展特色 善用歷史資產 台北是台灣各縣市的領頭羊,對外負有銜接國際社會脈動的重任,對內負有提攜其他縣市共生共榮的義務。北市享有全國最高的預算資源和優越的發展條件,例如多元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地形變化、發達的河川水系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我主張要善用此一優勢,發展進步的城市治理方法和策略。北市是多元文化的城市,區位發展應先了解各地特色、歷史文化和產業特性,找出該地區可發展的條件和機會,而不是複製東區經驗,將西區變東區。

未來北市的區位發展,應先從了解各區的獨特條件開始,匯集在地民意,集思廣益,政府與民間攜手共同發展。

姚文智 公辦都更 建造社會住宅 北市是台灣政經中心,但「台灣首都」的定位與格局,尚待大刀闊斧調整或翻轉邊陲性、暫時性或扭曲性等城市性格,首都的定位才能底定。當全世界城市的發展毫無例外將市中心機場遷往邊郊,以解決城市安全、汙染、建築限高等問題。台北卻仍強調它通往上海、東京等便利性,首都城市空間非以市民生活為主體,卻自喜於快速「轉運服務」,這正是殘餘的邊陲性作祟。

脫胎換骨的關鍵,就是松山機場變成400公頃的大中央公園區,透過大規模公辦都更,進行老城區再造,搭配大量社會住宅及水岸整治,實現水與綠的城市美學、生活文化,一步步鬆解邊陲城市魔咒,成為幸福、人文、智慧、生態的台灣首都。

許添財 科技之都 兼顧文化觀光 在全球化、多極化的世界城市與城市競爭中,台北的城市定位與區位發展應做東西世界的交流橋梁與平台角色。當台灣領頭羊的台北,應在全球技術與文化的成長擴散中扮演自主又積極的中介角色。我主張北市須有5大定位:引進先進技術加以創新革新、創造加值的國際科技城市;提供良好環境與條件,培力創業能力與創業家的國際創業城市;融合世界多元宗教與文化的國際文化城市;發揚台灣多元文化的國際文化觀光城市;吸引國際人才菁英自由生活發展的國際移民城市。
馮光遠 國際之都 強化多元服務 我主張,發揮本身基本而豐富的人文特色,北市才能真正被認可為國際之都。北市不但有台灣文化的傳統,1949年之後,隨著蔣介石政府來台,更帶來大量中國各省的文化;近些年,多元的東亞文化也如雨後春筍冒出,台北成為更具多元樣貌的城市。

北市在最近這十多年,已從一個政治、工商、文化、生活的城市,多了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服務性」。北市正可把傳統與新來文化交融的優點充分發揚,讓「服務」的本質,充分顯現在上述各個城市特性中。

未來市府可當溝通者,讓城市的「服務」特性充分展現,如此,城市定能更靈活發展、呈現更多元面貌,更豐沛的觀光前景便自然形成。

顧立雄 通訊之都 結合綠色產業 台北的城市定位,我主張以「Glocal」概念,從全球視野與在地思考兩端出發,一方面強化台北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發揚台北人文史地特點,讓台北在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台北的未來與兩個產業息息相關─「行動網路產業」、「綠色產業」。

行動網路產業是未來關鍵產業。台灣以科技人才聞名,北市民擁有無比的創意與能量,可善用網路與行動通訊軟體,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新服務。市府應建構足夠的硬體支援環境,提供多元友善的創業機會,協助發展具競爭力的網路與行動通訊軟體產業。

推動綠色產業可從城市能源、環保、水治理等項目出發,透過推動綠色產業規範,將綠色產品運用到交通、建築以至日常生活,並結合在地思考,強調市民參與及培力,讓台北成為亞洲最佳宜居城市及生態效率城市。

 

 

發表留言